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二十二屆年會近日在廣東省廣州市召開。本屆年會通過大會報告、專題研討、成果展示、創新孵化、論文張貼、學生活動等多種形式,推動食品科學多學科交叉融合,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構建高素質食品科技人才梯隊,強化科技與產業融合創新,為食品工業面向“十五五”的新征程提供科技支撐和智力保障。對應食品科技與產業的關注熱點,會議同期召開了2025食品科學前沿熱點問題論壇、新質蛋白創新發展論壇、人工智能與食品研討會、乳品深加工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研討會、醫學食品創新與成人營養健康研討會、腦健康與食品營養轉化研討會、食品風味科學前沿論壇等多個專題會議,邀請來自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科技界和產業界的專家、學科帶頭人、青年科技工作者等,共同交流探討食品技術的***新進展。
2025食品科學前沿熱點問題論壇:
聚焦前沿交叉融合 引領食品學科發展
2025食品科學前沿熱點問題論壇圍繞食品科學領域***具前瞻性的研究方向,從新資源挖掘、納米生物學、精準營養、免疫調控、數智化發展到智能材料,呈現出一場高密度、高質量的思想碰撞,清晰勾勒出食品科學的交叉融合與創新突破之路。
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毛相朝教授在“碳水化合物新資源挖掘與開發利用”報告中,介紹了海洋源碳水化合物的巨大開發潛力,以及團隊在浮萍淀粉、微藻淀粉等新型海洋多糖新結構的發現、功能解析及高值化利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研究進展,指出向海洋要資源是應對未來食物可持續供應挑戰的關鍵路徑之一。
上海理工大學健康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方亞鵬教授帶來題為“食源性納米顆粒的胞內生物學效應”的報告。通過食品科學與納米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緊密交叉,探討脂質、淀粉、蛋白質等天然食源性納米顆粒與細胞互作機制。他強調,關注食品納米尺度的生物學效應對于全面理解食品組分健康效應的深層機制以及安全性評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南昌大學中德聯合研究院陳紅兵教授聚焦全球日益嚴峻的食物過敏問題,分享“活性多糖在食物過敏防治中的免疫調控作用”的***新研究成果。陳紅兵團隊發現并驗證了特定結構的多糖,如海參多糖、蘆薈多糖等通過調節腸道菌群—免疫軸,重塑Th1/Th2平衡,誘導Treg細胞,從而有效緩解食物過敏反應。這一研究為開發基于膳食多糖的天然免疫調節劑,實現食物過敏的營養干預提供了全新的理論依據和實踐策略。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油脂與植物蛋白研究中心主任徐勇將教授展望了“未來油脂數智化發展與挑戰”。在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先進傳感器技術驅動下,油脂從分子設計、精準加工、定制化營養到全產業鏈智能管控,是破解油脂工業面臨的效率、可持續性與個性化需求等核心挑戰的關鍵...[查看原文]